如何断除“潜意识”妄想:成佛心理学丨《楞伽》成佛了义精讲(四)

【楞伽原典】

大慧,不思议熏及不思议变,是现识因

注释

不思议熏:“不思议”之“思”是思想,“议”是议论,指语言。“不思议”即不可思议,亦即非以思想、语言议论所能触及。“熏”,为熏炙、熏染、熏习之义、指诸识受无明之染,犹如以香熏衣:衣上虽不见香,然而香味却浓郁可闻,决定无疑。若以其它味道之物熏衣,亦一样。如是,诸识受无明熏后,诸识中虽不见无明在其上,但无明之味已在其上,毫无疑问。又如人亲近恶友,其人身上虽不见恶友之形,然其言行思想已有彼恶友之分,亦毫无疑问,以其已受恶友熏染故。受善友熏,亦复如是。又,俗之所谓“熏陶”者,盖本于此,“不思议熏”,为指真如受无明熏,而成现识(阿赖耶)言,以真如实不可熏而受熏故此熏实非言思所及,故称此种熏为“不思议熏”。复次“思议”可说是凡夫的境界,而不思议可说是佛菩萨的境界,以凡夫著言说戏论故,而佛菩萨已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之真际。

不思议变:指真如受无明熏后,变成现识。以真如体实永恒不变,虽不变,然亦能随染、净缘之炙而现有变,以此变乃真如不变中之变,非言思所及,故称为“不思议变”。《胜鬘经》说:“不染而染,染而不染,难可了知。”就是指这不思议的熏变。

义贯

“大慧,”真如受无明的“不”可“思议”的“”染,“及”真如本体实恒久究竟不变,而现有变,这种“不”可“思议”的不变之“变”,“是现识”(阿赖耶)生起之“因”

【楞伽原典】

大慧,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因。

注释

取种种尘:是指前七识 (分别事识) 摄取种种尘境这里的“尘”,不只是外尘,亦有现识所现之境界——其实,若依究竟之义来看,分别事识所攀缘的,都是自心中物,都是阿赖耶心体(现识)上所现的一切象——因此第一义才说:实无外境,皆是自心所现!

无始妄想熏:“妄想”,就是无明。无明的熏习,自无始来,念念不断,故称“无始妄想熏”

义贯

“大慧,”摄“取”内外“种种尘”境,“及无始”以来不断地受无明“妄想”之“熏”染,这两种“是分别事识”(前七识)生起之“因”

【楞伽原典】

大慧,若覆彼真识,种种不实诸虚妄灭,则一切根识灭,是名相灭

注释

:覆盖

真识:即如来藏

种种不实诸虚妄:即现识所现之种种不实境界及虚妄习气。

相灭:指阿赖耶 (现识)的“相生灭”灭。

义贯

“大慧,若覆”盖如来 (“真识”) 之上的现识所现之“种种不实”境界及“诸虚妄”妄想习气,由修断而“灭”,“则一切”六“根”八“识”和合生灭之相亦“灭”,这称为现识 (阿赖耶) 的“相生灭”灭。

【楞伽原典】

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依者,谓无始妄想熏;缘者,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

注释

相续灭者:“相续”,即流注,亦即诸识之微细生住灭相。“灭”,是修断。

所因:所依之因,即无始根本无明习气,亦即无始戏论习气,此为诸识微细流注生灭所依之因。

所从灭及所缘灭:“所从”,亦即上之“所依”。“从”即依从之义,故“所从”即诸识流注生灭所依之因,即根本无明。“所缘”,为诸识流注生灭之缘。因与缘若皆灭,则流注生灭便灭。

是其所依故:“其”是指诸识之流注生灭。

依者,谓无始妄想熏:“依”,即诸识流注所依之因“无始妄想”,为无始根本无明。“熏”即熏习。

缘者,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缘”,即诸识流注之缘“自心见”,即自心所见;“自心见等识境妄想”,唐译作:“自心所见分别境界”

义贯

“大慧,”诸识“相续”之微细流注生灭相,有两种方法可以修断使之“灭”:一、诸识“相续”流注“所”依之无明“因”若“灭”,“则”诸识“相续”流注之生灭即“灭”;二、或者,诸识流注生灭“所”依“从”之因“灭及”流注之“所缘”亦“灭”,如此,“则”诸识“相续之流注生住灭相便“灭”。大慧,这是为什么呢?(为何因灭,或因缘灭,流注生灭便灭呢?) 因为这些都“是”诸识生灭“所依”之因的原“故”。所谓诸识流注生灭所“依”之因,是指“无始”的根本无明“妄想”之“熏”习;所谓诸识流注生灭生起之“缘者”,是指“自心”所“见”种种虚妄分别境界

诠论

《起信论》上有一段话,正好是对这两节经文最好的诠释:“生灭相者,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粗,与心相应故;二者细,与心不相应故……此二种生灭依无明熏习而有,所谓依因、依缘:依因者,不觉义故;依缘者,妄作境界义故。若因灭,则缘灭: 因灭故,不相应心灭; 缘灭故,相应心灭。”《起信论》所说的“相应心”()即是本经中所称的转识,“不相应心”(细相)即是藏识。又,《起信论》上说:如果“依法力熏习,如实修行,满足方便”,便能“破和合识相,灭相续心相”而“显现法身”经中的“相灭”,便是破和合识相;“流注灭”,便是灭相续心相。因为断归真是修行最重要的项目,故此段经文值得特别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