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开篇——如来藏:成佛心理学丨《楞伽》了义精讲(四十一)

切佛语心品之二

第二卷.第1小节.

【楞伽原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阴界垢衣所缠,贪欲、、痴、不实妄想尘劳所污,一切诸佛之所演说。云何世尊同外道说我,言有如来藏耶?世尊,外道亦说有常作者,离于求那,周遍不灭。世尊,彼说有我

注释

如来藏:“藏”者,宝藏也。以如来一切德性,具足藏于其中,故称如来藏。此如来藏非只如来有之,而是一切含识所共有,所以一切众生皆得作佛,即是由此。

转三十二相,于一切众生身中:“转”,转变。此如来藏之性,本自清净,从本以来不与染法相应。诸佛证此,成就三十二种妙相,众生迷此,变作八万四千尘劳。然而众生的一切动转施为,其实仍全是诸佛果德,奈何日用而不知,所以说是“转三十二相,入于众生身中。”

一切诸佛之所演说:比喻中说:无价大宝,虽为破垢衣所缠,但宝体精光不坏;正如如来藏,虽为阴界入尘劳之所污染,而其清净本性实不曾亏损,这是诸佛究竟之指归,所以说是“一切诸佛之所演说”

云何世尊同外道说我,言有如来藏耶:“说我”,是说有我。这是说外道所计五蕴中有神我,佛斥之为邪见现在大慧提出说:身中之如来藏性,佛指是真我,而此真我,岂不是与外道邪计的神我一样了?因为佛说藏性常住,离自性相,周遍十方,体无生灭,而外道也说神我常住,离于所作,周遍诸趣,体亦无灭。这样看来,外道所计的神我,与佛所说的如来藏真实之我,有何差别?

义贯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在“修多罗”中“说:如来藏”本来“自性清净,”然却“转”变其胜妙的“三十二相”,而“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同“大价”之“宝”,为“垢衣”之“所缠”裹;“如来之藏”本清净,“常住不变,”如彼宝珠,“亦复如是。”然“而”却为五“阴”、十八“界”、十二“入”之“垢衣所缠”裹,为“贪欲、””、愚“痴”等“不实妄想而有之“尘劳所污”染。此为“一切诸佛之所”共开“演”阐“说”之无上理。然而,“云何”诸佛“世尊”却“同外道”一般,宣“说”有“我,”而“言有如来耶?世尊,”世尊,”因为“外道亦说有”恒“常”不变之“作者”神我,离于求那(功德),”不依诸缘,自然而有,自在“周遍”十方而“不灭。世尊,”此为“彼”外道所“说有”神“我”之论,岂不与世尊所说之如来藏真我没有差别?

诠论

关于如来藏转三十二相入众生身中,有人或许会问:三十二相是修心成就之德相,怎么会入于众生身中?回答是:此三十二相是依心体而有,不可能没有本性清净的心体,而能成就三十二相。现在本自清净的心体既已在众生身中,则万德相好,便随着心体而入于众生之身中。又,此心体若出缠裹,则能生净用心体若在缠,则能生染用;染净虽殊,其为心体之用则一。若入于众生身中,则是转净用为染用,所以说“转”、“入”。故知,用可转,体则不可转。所以虽在烦恼身中,然其自性实在还是清净的,并不是说众生中实有三十二相。如果说众生身中实有净用,不因修得,则成常见,过咎是非常大的。

第二卷.第2小节.

【楞伽原典】

佛告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如来应供等正觉,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说离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大慧,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不应作我见计著

义贯

“佛告大慧:我”所“说”之“如来藏,不同”于“外道所说之”神“我。大慧,”除了说如来藏真我外,我“有时”亦“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以“如是等”法“句”,来“说”明“如来藏”之性 (因这些都是如来藏的异称,) 如是说“已,如来应供等正觉”又“为断”除“愚夫”怖“畏无我”之法“句”,是“故”我便“说”:有“离”一切“妄想”分别、“无所有境界”之“如来藏”真我“门”,而并非除了空、无我之外,便什么都没有了。是故,“大慧,未来、现在”诸“菩萨摩诃萨,”于如来藏“不应作”为神“我”之“见计著”。若著一丝我见,即非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诠论

在此,佛先答二我相滥的问题。佛意为:我说藏性为我的含意在于常、乐、我、净、无我真我之我,不同于外道我见、神我之我。因此,此二我,大不相同。接着佛说如来藏之种种异称:空、无相、无愿等。如来之意为: 我说如来藏,你便以同于神我来问难,然而我有时也说空、无相等,你又作何解呢?

如来藏之所以有这么多异称,因为藏性与空、无相等,名称虽异,其体则本来是一,未曾有二。为什么呢?因为如来藏性本一,以无我故,故能随物而施设多名,名字虽多,不妨其体为。因此,(一)、为执有者,以“空如来藏”,作空、无相、无愿之异名而说之。因为藏体清净故曰“空”;藏体本离一切法,故是“无相”;藏体在众生身中,自性本自具足,不假外求,所以称“无愿”为如来藏之异名。(二)、为执无者,则为其开示“不空如来藏”之性,而作“真如”、“实际”、“法性”、“法身”、“菩提”、“涅槃”等异名来代表如来藏。因为真如、涅槃于一切法常恒不变,所以不是空无一物。如是说,众生才不会误会,及不了如来藏真实之性。(三)、为执亦有亦无者,为令其了知如来藏之性,则晓之以“空而不空藏”,作离自性、不生灭之异名来表示如来藏之性,令离邪证真。以离自性则非有,不生灭则非无,如是则破其执“亦有亦无”之邪执;既不再执邪见,自然得见如来藏之真性。(四)、为执“非有非无”者,则以“非空、非不空藏”来开示如来藏之真性,而以本来寂静、自性涅槃的异名来表示如来藏之性。以本来寂静,故非“非有”,以自性涅槃故非“非无”,如是则其邪执妄解法性之执即破,而可顿见如来藏之真性。这就是如来以种种异名来称如来藏之真义,因为众生迷执不同,对于法性各生种种谬执,各执一偏,误解法性,而藏性没有如是之偏,故此等诸人,以其偏见而不能见真。因此如来针对其谬解之处,晓以真理,如是便得弃妄见真。

再者,关于说如来藏为我的理由。因佛见众生有执四大假我为我者,有认妄想之神我为我者,佛为破其迷执,便为之开示说无我:亦即,四大之中实无我,神我亦为自想生。奈何愚夫一闻说无我,便生恐怖,觉无着落,故佛告之,并非全无有,众生身中实有如来藏佛性真我是故莫执四大假我,及妄想之神我。汝等若欲证此如来藏佛性真我,但空妄想及诸境界,便可速疾证入。因为空无相等,乃是入如来之门,因此若真能修空、无相等即离妄想,妄我既除,即证如来藏真我矣。然而“藏性真我”,亦是为畏惧无我者言之,其实“真我”是毫无我相的,因此才是如来藏清净心,因此佛最后勉诸菩萨,勿同外道著我见计执。

您的每次点赞和转发都是

布施善行 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