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如来藏”空性、入“三解脱”门、疾证菩提:成佛心理学丨《楞伽》了义精讲(四十二)

第二卷.第3小节.

【楞伽原典】

譬如陶家,于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轮、绳方便,作种种器。如来亦复如是,于法无我,离一切妄想相,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以是因缘故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是名说如来藏。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希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如来之藏;若不如是,则同外道。是故大慧,为离外道见故,当依无我如来之藏。

注释

陶家:即陶师,比喻如来。

一泥聚:比喻法无我之真理。“泥聚”,泥团

人工、水、木、轮、绳方便:比喻智慧方便

作种种器: 即作出种种不同之器。比喻如来藏之种种异名。

若不如是,则同外道:若但说有如来藏,而不说藏性体空、无相等,以破神我之邪执,则同于外道之说。

义贯

譬如”制“陶”器之专“家”(陶师),“于一泥聚”之材料,施“以人工、水、木、轮、绳”等“方便”,而“作”出“种种器”皿。诸佛“如来亦复如是,于”一切“法无我”之极理,及远“离一切妄想”分别“相”之境界,“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晓喻众生如是之甚深实相境界。有时“或”巧“说”此实相境界名为“如来藏,或”巧“说”此名为“无我”、无相等等名义,以为显示,如彼陶师,以一泥团作成种种器,都是有用的,功不唐捐。“以是因缘故,”佛“说如来藏”,是故如来藏“不同”于“外道所说之”神“我,是名”佛所“说”之“如来藏”为“开”示“引”导“计”有神“我”之“诸外道故,”佛“说如来藏”真我以破其邪计,“令”其“离”于虚妄“不实”神“我”邪“见”之“妄想”,而得“入”于空、无相、无愿之“三解脱门境界,”进而有“希望”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义“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有真我“如来之藏。”然而如来“若”但说有如来藏真我,而“不”说空、无相等为藏体之性,以破其神我之邪执,“如是,则同”于“外道”之说。“是故大慧,为离”一切“外道”邪“见故,”汝等应“当依”于“无我”相之“如来之藏”。

诠论

本段主要在以譬喻表示说:法无我之理本只一个,而如来随机成器,用来解释前面所说:藏性有种种异名,而其体实在还是一个。陶家比喻如来;泥聚,比喻“法无我”之理;人工、水、木等,比喻如来之智慧方便;种种器,比喻为如来所说之如来藏性及其众名。泥团只是一个,因为泥团无我相,(没有自相),所以任凭陶家依种种因缘,以种种方便,加以塑造,而成种种器。然而这些器虽有种种相、种种形、有种种用,且各个不同,但亦了无自性,终归是同一泥团。这就表示,无我理是一个,因“法无我理”是没有自相的,所以任凭佛如来,依种种因缘,种种根器,以种种智慧方便,加以塑造施作,因此而得种种名,而凡此诸名,亦无自相,其体终归是藏性。再者,前面一节说空、无相、无愿,乃至自性涅槃而现在则说“无我如来之藏”,名称虽然不同,但其无我体还是同一个。因此这是不同于外道所执之神我,佛特名此为如来藏。

复次,佛表示,如来之所以说如来藏的原因,主在开引执我之外道,欲令其离著,入三解脱门,疾成正觉。这有三层意义: 一、表示 (印证前说) 阐提亦当作佛。二、诸佛以大悲故,不舍一众生。三、表示邪见之可怕。因为若离邪见,即可顿入三解脱门,乃至速成菩提正觉。然而凡夫由于自心妄想执著之邪见所复,故自障自性解脱,乃至菩提,因此去除邪执为修道之急务。

第二卷.第4小节.

【楞伽原典】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人相续阴,缘与微尘,胜自在作,心量妄想。

注释

人相续阴:“人”,即人之相。“相续阴”,相续之五阴

缘与微尘,胜自在作:承上句谓,各种外道于人相所现相似而相续之五阴,各自邪计为种种能作之作者所作而成的,如计为种种邪“缘”、“微尘”、“胜”性或大“自在”天等所“作”

心量妄想:凡此皆是自心现量之妄想分别。

义贯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言”:凡夫及外道所执之“人”相,及见实有“相续”之“五阴”相,并计此等皆为种种邪因所造,或计种种邪“缘与微尘”所作,乃至计为“胜”性或大“自在”天等所“作”而成。凡此但由自“心”现“量”之“妄想”分别而有,了无实体。

诠论

这一首所颂为:凡外之我见,唯妄无体。凡夫的我见是执五蕴相续之体;外道的我见是计执微尘、胜性、自在天、神我等邪因缘。而此二种妄见,皆是自心现量,妄想分别而有。

您的每次点赞和转发都是

布施善行 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