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证悟就是追求真理:如何寻找上师与做个弟子(一)

藏文Gewai shenyen(善知识、善友)在梵文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 Kalyanamitra(kalyana意为好的、美丽的、合适的有益的或吉祥的,mitra为朋友之意)。让我们谈谈何谓善知识,我认为善知识的意思是“灵性上的友伴”或“灵性上的亲属”。这次我们将讨论上师与弟子、上师与学生,还有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然而不要期待讨论会提供给你具体的准则,然后你可以拿着这张准则清单去一一询问对照:“这个人是否具有这些特质?”
我想“上师”这个词,可能已经被现代某些上师难以言说的行为所污损了。别以为这仅仅是最近的现象,这种情况古已有之。我们甚至听说过6、7世纪发生在那烂陀大学里的故事,一些上师不按牌理出牌,而这些行为却被当成是不可思议的事迹,被年复一年地珍传与重述。所以谈论这个主题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准则,但它又非常值得讨论。
此外,“上师”这个概念非常亚洲化,尤其是非常印度化。把它介绍给一种不同的文化、一种强调个体人权的文化时,就是另一回事了。幸好,虽则如此,也还是行得通的。
在印度这样的地方,善知识、精神导师——或者先别谈精神导师,仅仅是一般师生关系的概念,都备受珍视。老师被认为是传授智慧的人,我指的还不是灵性上的智慧,而是一般的知识,譬如煮饭木工、缝纫之类的事务,仅仅是为你传授这些知识的人,都备受珍视。许多谚语诗篇和故事对此多有描述,像是:“有人给你黄金,有人给你钻石与珍珠,但都比不上给予你知识的人可贵。”知识是无价的。有人可以给你一公斤黄金,但那些黄金总有个价码;倘若有人能传授你知识,供你运用,那将是无价的。
老师就是传授你知识的人。在传授知识或智慧的人当中,教导灵性层面知识与智慧的人更受重视,因为在佛教或印度文化的思维里,“灵性”这样的字眼含有超越此生的意义。有人可以教你煮饭,但这种知识只在现在堪用;如果有人教你祈祷或与上帝沟通,那就非常宝贵了因为那些将在未来带给你安宁、解脱或天堂的体验。这是很重要的事实,也是为什么精神导师更受人珍惜的原因。
但我想,现在这一切都改变了,在亚洲改变的原因是物质主义开始盛行。如果你到印度,能在国会大厅或大学校园里突然看见没穿拖鞋、几近半裸、身上满是灰尘的萨杜准或游方僧的话,这真的是很好,因为这种文化尊崇超越此生。
在过去,一个放弃财富与世俗生活、出走去做一个朝圣者或游方僧的人,是非常受人尊敬的,他们被认为是在从事一件伟大的事。当我们其余的人被无止境的财富、地位与舒适等所蛊惑的时候,这些少数的行者却勇于出离这个系统。但这种情况现在已经改变许多,其中并非没有原因。飞机会飞,船不会沉,这是显而易见的,对此你容易理解;而证悟看不见摸不着,所以你难以理解它。这是现代人的思维方式。
我想向你们强调的是动机与发心,这是上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关键所在。你的发心是什么?你要想想,你为了什么寻求上师?你为什么寻求某位特定的上师?你为什么只要一位上师? 或者你为什么要很多上师?在这些问题中,你的动机与发心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过去,甚至是西藏这个被认为是佛教非常盛行的地方,均存在这样的情况:学生寻求非常有政治影响力或者是非常富有的导师,因为他们想获得一个门路。如果仅仅是说,“找这位上师是因为他很富有”,倒比较容易处理;糟糕的是,当它混杂了获得证悟或学习灵性知见的期望,那情况就会变得不清不楚,变得很困难。事实上,如果你的发心是这样,那么你就不是真的在寻找一位善知识,位灵性友伴;你真的不是,虽然你认为你是。在那种情况下,你只是在寻找一个一般的朋友,而非一个灵性上的同修。
或许你不被政治影响力、财富所吸引,但也许是你自己未觉察到——这表明你还未全然坦白,你身体里的某种荷尔蒙正将你推向某位特定的上师。许多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位上师很具吸引力或许她很有女人味,或许他很有男子气概,或许他很像一位父兄,又或者他是性幻想投射的对象,凡此种种,引起了你的好感!就是那个小小的、不起眼的荷尔蒙,在你不自觉的情况下,决定了你对上师的认知。
我们许多人是很孤单的,孤单是个大问题,我们都非常孤单。举例来说,如果我给你看一支笔,然后问你:“你能看见我所看见的笔吗?”你会回答:“是的,我能看见这支笔。”但是深究下去,事实却并非如此。你永远看不见我所看见的这支笔;除非证悟,否则你的确永远也看不见我所看见的笔!这代表你的所见所感仅是你自己的经验。我们基本上无法分享任何事!这听起来很恐怖,不是吗?
于是你生出的是这样一种动机:出于孤单寂寞而寻求上师。对此我不做任何评断,也不说这样是好还是不好,因为我们不能确定。想象一下,如果刚好你身体里的荷尔蒙发生改变,其中一个原子突然分裂,促使你被某位上师强烈吸引怀抱着热情走向他或她,而那碰巧是一位伟大的上师,对其给予的教导你也感到受用,于是你可能便因此证悟了,那么这一切要多亏那个荷尔蒙原子
当我谈及灵性道路,我指的是像佛教这一类的修道,我不知道犹太教或基督教对此会如何阐释。佛教对于灵性道路不会谈太多关于此生的得与失。事实上,位真正严谨的大乘佛教修行者,甚至也不讨论来生,他讨论的是开悟。所以对于寻求上师的人来说,最理想的动机是祈愿证悟!证悟应该是寻求上师的驱策力量!社会关注度、影响力、同伴、友谊,或是找个人来跟自己分享等,这些事情都不重要。有人能够引导你走向寻求证悟的道路,这才应该是你的动机,如果你有这样的动机,就极少会出错
所以,寻求证悟的心愿才是重要的。但说比做容易,我们大部分人其实对于证悟并没有兴趣,把证悟看作一个抽象的概念。不过我们当中也许有人会很认真地看待证悟这件事,比较重视它,但我们仍然不会放弃把其他面向视为一种红利,像是财富、成功、地位、友谊、同伴或是一个能和自己分享比萨的人。如果你有机会得到上述这些,你基本上会把握机会,趁别人还没拿走之前捷足先登!你们了解我的意思吗? 你们不会放弃这些机会!如果这样的机会发生在真正只在乎证悟的人身上,那不会有问题,因为对他们而言,没有这些机会也没关系。
当然,要这么做很难,因为我们有强烈的八种积习。我们喜欢被赞美不喜欢被批评,喜欢被关注不喜欢被忽视。当我们有这样的动机,当我们希求的是赞美而非批评,是关注而非忽视,就很难遇到善知识了。你关上了你的门,不让真正的上师进来;他们也很难对你说实话,因为如果他们对你说实话,你不会喜欢听。可是,一个寻求证悟的人应该是一个追求真理的人,在这条道路上,你必须听真话,尤其是非常严肃的、令人痛苦的真话。
寻求证悟应该是你寻求上师的主要动机。如果你在寻求一位上师,至少在智识上你必须明白,轮回的或世间的生活没有价值。基本上,你必须改变你的整个价值观系统,当你从世间生活还能看见些许价值,你就不是在寻求证悟,至少不是寻求真正的证悟。也许你只是在寻求一种虚假的或暂时的证悟,但那并非真正的证悟,因为你依旧被俗世生活所吸引。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拉巴”:三种基本而重要的方法丨如何积聚福德(三)
成佛核心在“般若”•五种般若:实相般若、境界般若、文字般若、方便般若、眷属般若丨大乘攻略
高度总结成佛综述:法报化三身、心佛众生、体相用、中观、瑜伽、如来藏丨大乘攻略
番外智慧20230324丨临终中阴:了解死亡,给福德一个机会
挣钱、成佛两不误:如何成为金刚乘行者的生意人丨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直接成佛的修行——最直接的方法)第十八章:金刚乘(下)丨最高大乘智慧推荐丨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是大菩萨行法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