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法印、法四依以及上师的三个特质丨如何寻找上师与做个弟子(三)

让我们回到如何寻找一位已经证悟的人这个主题。我们怎么知道某个人究竟是否证悟了?身为凡夫,我们不可能由直接的认知得知某人是否证悟,所以我们唯一的判断方法,是使用逻辑推理、各种参照点以及经验。
但我们的逻辑系统非常有限,这个有限的系统即所谓的理性经验。用理性的、符合逻辑的方式判断上师并不真的可靠因为其中混杂了许多我们自己的感觉你也许不是真的对证悟有兴趣,甚至一点兴趣也没有,你只是非常希望获得同伴。你寻觅的是一位mitra,一个一般的朋友,而非Kalyanamitra,一位灵性上的友伴。诸如此类的情况,都使得理智地去寻找一位具格的上师变得很困难。
也许某种出离心驱使你前往加德满都或西藏,在那里,你走进一间僧院,那里香炉风雅地燃烧着,面貌纯真的年轻僧侣上下来回走动。你推开主殿的门,里面的僧侣穿戴精致的僧袍与帽子,拿着铙钹与鼓器,正唱诵着颇具异国风情的调子:上方那个由八只狮子雕塑支撑起来的高大法座上,坐着一位上师,戴着一顶肯定比棒球帽好很多的法帽! 种种这些都让你以为:“哇!他就是我的上师!”
或者我之前提到的制作精美的手册也可以达到同样效果。也许你在压力繁重的工作中,刚与同事起了争执,或正处于被开除的边缘,于是你晃进一家健康食品店,在布告栏上看见一幅日本书法写着: 想放轻松吗? 请来这家或那家禅修中心。这种情况也会奏效。感觉是变幻无常的。又或许,你正以一个女性主义者的身份积极鼓吹女性解放,于是,“哇!有一位西藏的女喇嘛来了!”证悟瞬间被抛往九霄云外,只因为要来的喇嘛是女的,而你是一位女性主义者!
对于那些刚接触佛法的人,如果你因为我说的这些看似严苛的话感到沮丧,你必须要习惯。真的,学习佛法就是这样它是一条非常严苛的道路。你必须如抽丝剥茧那样一层一层地检视,直到没什么东西可留下来被批判!直到每一层皮都被剥光!这很痛苦,但我认为这是很有价值的精神投保。
我们如何得知某人是否具备上师的资格?我们只能依据自己的逻辑,以及非常局限的分析方法,除此之外我们别无他法。但上述的逻辑系统又常常沾染了各种各样的期待与感觉。感觉,这是我们一直在谈论的。而“趋势”又是什么?是时尚流行。我认为它也是由感觉所驱动的。
纵然如此,我们还是有好消息,佛教中的四项基本正见,即我们所称的“四法印”,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一、流行会改变,趋势会改变,感觉会改变,但绝不会有一天,某人发现和合现象其实是永恒的,这永远不会发生。所有和合而成的现象一直都是无常的,过去如此,未来也如此,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这是佛陀教法中最基础的部分。
二、所有源于自我的情绪,终将带来痛苦,绝不会有一天,有人发现源于自我的情绪其实带来了永恒的喜乐,这肯定不会发生。
三、绝不会有一天,有人发现一种或两种现象是实有的,是真实存在的,是佛陀所错失的,这绝不会发生。
四、也不可能有人会发现,涅槃具有真实存在的属性。涅槃超越二元极端。
上述四法印永远不会改变,这是你的保险。它们不会改变,会改变的是我们挑剔的心。
所以我们需要听闻与思维教法。佛陀给过一个忠告叫作“法四依”:不要只依赖人,而要依赖教诲(依法不依人);不要只依赖教诲,而要依赖它的意义(依义不依语);不要只依赖暂时的意义,而要依赖它究竟的意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不要只依赖你的判断力,而要依赖你的智慧(依智不依识)。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是,依法不依人。也许你会觉得有点矛盾,寻找上师的话题与听闻和思维教法有什么关系。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有关联性的。你将逐渐发现,在佛教里,上师这个议题不单单是就人而言,它指的是道路,上师应该被视为修道。
所以想要寻求上师的学生,必须闻、思修,这一定会有帮助,会延展我们狭小、受限、讲究逻辑的心,使它更加开阔与成熟。此刻我们多疑的脑袋是受情绪主宰的,是以趋势及时尚为导向的,如果我们开始闻、思、修,这些倾向就会渐渐消退。这是一个好的开始,甚至进行一些禅坐也会有所助益。
之后,也许是经过一年的听闻与思维当你寻找上师时,可以依循三个特质。其一是学识渊博,如果他还精通各种善巧方便,尤其是精通使你富裕——得到证悟这种财富——的善巧,那会很有助益!
比学识渊博更重要的是持守戒律。许多喇嘛不遵守戒律。戒律有三种层次。第一是别解脱戒,指的是有没有伤害其他众生,这点很重要。如果一个喇嘛伤害了其他人,他即是破了这个戒,尤其这个喇嘛又是比丘或比丘尼的话。他们必须要遵守这个戒律。比别解脱戒更重要的是菩萨戒。一位上师可以离弃他的学生吗?按理说学生丝毫不需要担心被上师拒绝,因为上师是不被允许拒绝学生的,上师不能够拒绝学生!如果一位上师真的是持戒严谨的,即使是离弃一个有情,都算是破了菩萨戒!所以我们要问: 这位喇嘛遵守戒律吗? 不只是遵守别解脱戒,也遵守菩萨戒。除此之外,如果你的上师是金刚乘的老师,金刚乘的戒律也绝对是重要的。总之,我们要寻找一位学问渊博的上师,但他必须也是一位遵守戒律的上师。
而最重要的是,你可以有一位愚笨的老师,他学识不怎么渊博,或者有一位不驯的老师,持戒不是很严谨,但有一项是不可少的,就是慈悲。这是上师必定要具备的第三项特质,上师必须要有慈悲心或具足美德
事实上,这些特质息息相关,一位真正慈悲的上师肯定会持守戒律并学识渊博。如果我们要为上述三项特质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根据帕楚仁波切的观点慈悲被认为是最重要的。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拉巴”:三种基本而重要的方法丨如何积聚福德(三)
成佛核心在“般若”•五种般若:实相般若、境界般若、文字般若、方便般若、眷属般若丨大乘攻略
高度总结成佛综述:法报化三身、心佛众生、体相用、中观、瑜伽、如来藏丨大乘攻略
番外智慧20230324丨临终中阴:了解死亡,给福德一个机会
挣钱、成佛两不误:如何成为金刚乘行者的生意人丨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直接成佛的修行——最直接的方法)第十八章:金刚乘(下)丨最高大乘智慧推荐丨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是大菩萨行法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