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第5小节.
【楞伽原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观未来众生,复请世尊:惟愿为说修行无间,如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者大方便。
【注释】
观未来众生,复请世尊:是以神力观察未来世一切众生,而预知未来亦有顿入者,故再请问世尊修行之大方便。
修行无间:“无间”,为于理与行纯一无杂,无有间隙、间隔,融通一气,无有间断,直趋菩提之行,称为修行无间。
大方便:依行渐证,称为小方便,一门顿超直入,称为大方便。
【义贯】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以其神力,普“观未来众生”,而悬知未来有顿入者,故“复请世尊:惟愿”世尊“为”我“说修行”者如何得入于理与行纯一“无”有“间”隙、间隔、间杂,融通一气,无有间断,直趋菩提之行,有“如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者”所行之“大方便”法门。
【诠论】
第一卷所说,主要在显果德,从这节以下在依真起行,以证前所说之果德。前面阐明五法、三性、八识、二无我,所显之如如、正智、圆成实性、真识、藏性等,名字虽不一样,但都是佛的果德。所以大慧在本卷一开始,便特地问说:如来藏转三十二相入众生身中,即在表示因含果德。然而果德虽显,非行莫成,而行无方便则不得进,所以特为来世之顿机,请问无间之大方便。
此地有个问题:既然前面说唯心识观、圣智三相、人法无我,也都是行,为什么至此又再说行呢?道理是这样:本经直指一心,此一心随染净缘有世出世法。如果随逐无明、业、爱等染缘,那么如如、正智便成为相、名、妄想,为世间之实我实法,故沦落生死。若达缘生无性之净缘,那么相、名、妄想便成为如如、正智,为出世间之无我无法,故证大涅槃。此则染净本唯一心,更无别法。所以前面说行,主要在令当机顿见一切诸法,纵缘无性,而顿悟无生之旨,会归一心究竟之极处。然而,前面所说的行,主要在明心,目的为显理;现在所说之行,则在于因机设行,目的在证真。所以有所差别。
第二卷.第6小节.
【楞伽原典】
佛告大慧: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云何为四?谓善分别自心现,观外性非性,离生住灭见,得自觉圣智善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
【义贯】
“佛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若“成就四”种“法”,便可“得修行者”之“大方便。云何为”此“四”种法?“谓”一、“善”观察“分别”一切法皆唯“自心”所“现”;二、善“观”察了知一切“外”法之“性非”有实自“性”;三、远“离”一切“生、住灭见”,契入无生;四、专求而“得”内心自证“自觉圣智”大“善”之“乐。是名”为“菩萨摩诃萨成就四”种“法”,而“得修行者”之无上“大方便”。
【诠论】
此处说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之大方便。因为唯心行法,非上根圆智,莫能任持,故只说菩萨摩诃萨。魏译在此节经文之后加一句:“而得名为大如实修行者”。
第二卷.第7小节.
【楞伽原典】
云何菩萨摩诃萨善分别自心现?谓如是观三界:唯心分齐,离我我所、无动摇、离去来,无始虚伪习气所熏,三界种种色行系缚,身财建立妄想随入现,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分别自心现。
【注释】
唯心分齐:“分齐”,差别之义。此谓,了知三界唯是一心之所造作,而有差别之相。
离我我所:而三界实离于我与我所有。“离”,非之义。亦即,三界非我、亦非我所有。
无动摇、离来去:“离”,亦是无之义。动摇、来去即是生灭之义。亦即:三界实无动摇、来去等生灭之相,本自无生,唯心所现。
三界种种色、行系缚:“色”,五蕴之色身。“行”,心行。谓由于无始来的妄想熏习,所以本来清净心,为三界种种五蕴之色身与心行之所系缚。亦即前所谓之“阴界入垢衣所缠”。
身材建立妄想随入现:“身”,正报。“财”,依报。谓因有五阴,所以有正报与依报的建立成就。然如是诸法皆是依自心妄想分别,随其心所入之境界而显现。所谓心生法生之义是也。
【义贯】
“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善”观察“分别”一切法唯“自心”所“现”?“谓”菩萨应以正智“如是观”察“三界:”知三界“唯”是一“心”所造作而有种种“分齐”差别之相,而其本则为一相。后应观三界实“离”于“我”相及“我所”有之相,非我,亦非我所有;更“无”有“动摇”,亦“离”于“去来”等生灭之相;但由于自心从“无始”世来,为“虚伪”不实之妄想“习气所熏”染,致令本来清净之心,为“三界种种”五蕴之“色”身与心“行”之所“系缚”,因有五阴,所以有正报之“身”、与依报之器世间“财”物之“建立”成就,然而如是诸法,皆是依自心“妄想”分别,“随”其心所“入”之境界而显“现。是名”为“菩萨摩诃萨善”观察“分别”了知一切法唯“自心”妄想所“现”。故知三界本空。
第二卷.第8小节.
【楞伽原典】
云何菩萨摩诃萨善观外性非性?谓焰梦等一切性,无始虚伪妄想习因,观一切性自性,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善观,外性非性,是名菩萨摩诃萨善观外性非性。
【注释】
谓焰梦等一切性,无始虚伪妄想习因:“焰”,阳焰。谓如阳焰、梦境等一切法之性,皆唯心所现,而以无始来之虚伪妄想习气为其生因,而有妄相生起。
观一切性自性:谓以如是正智观一切法之自性,皆如幻假有。
【义贯】
“云何”为“菩萨摩诃萨善观”一切“外”法之“性非”有自“性?谓”正如阳“焰”与“梦”境“等,一切”法之“性”亦复如是,唯心所现,本无外法之性;而以“无始”来之“虚伪妄想习”气为其生“因”,而妄有幻想生起;以如是正智“观一切”法“性”之“自性”,如幻假有。“菩萨摩诃萨”若“作如是”之“善观”察一切“外”法之“性非”有自“性”,乃依自心妄想所现,如幻而生,是“名”为“菩萨摩诃萨善观”察一切“外性非有自“性”。
第二卷.第9小节.
【楞伽原典】
云何菩萨摩诃萨善离生住灭见?谓如幻梦一切性,自他俱性不生,随入自心分齐,故见外性非性,见识不生,及缘不积聚,见妄想缘生;于三界内外一切法不可得。见离自性,生见悉灭。知如幻等诸法自性,得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已,离生住灭见,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分别离生住灭见。
【注释】
生住灭见:即见法有生灭。
谓如幻梦一切性:谓观如幻如梦等为一切法之性。
自他俱性不生:“自”,自相。“他”,他相。“俱”,共相。谓一切法之自相、他相、共相、其自性皆本不生。
随入自心分齐:“分齐”:差别。以随顺无明而入于自心妄想,故现有差别之相。
见识不生:见诸识实不曾生起。
及缘不积聚:“积聚”: 和合之义。谓:并见众缘亦实不积聚和合。
见妄想缘生于三界:照见由于自心妄想之因缘,而于三界内轮回受生。
内外一切法不可得:“内”,根身;“外”,世界。谓内心外境一切诸法皆不可得。
见离自性,生见悉灭:以见一切法皆无自性,故一切生见顿时皆悉寂灭,而见无生。
知如幻等诸法自性,得无生法忍: 以见法无生,而了知如幻如焰等诸法之自性,即时证得无生法忍。
【义贯】
“云何”为“菩萨摩诃萨善”观察而“离”于一切法有“生、住、灭”相之“见?谓”观“如幻、”如“梦”等为“一切”法之“性;”以一切法之“自”相、“他”相、及自他共“俱”之相(共相) 其自“性”皆本“不生”,然以众生“随”顺无明而“入”于自心妄想之所现量,而有“分齐”差别之相。“故”菩萨于外则“见”一切“外”法之“性非”有自“性”,故知法不从外生 (不他生);于内则“见”诸“识不”曾“生”起,故知法不从内生 (不自生);“及”从内外合观,则见众“缘”亦“不”会“积聚”和合,故知法亦不从内外共生 (不从缘生);菩萨作如是观已,则彻“见”一切法皆由于自心“妄想”之因“缘”而“生”起,故知亦非无因生,是故“于三界”之“内”心、“外”境“一切”诸“法”皆“不可得”,以“见”一切法皆“离”于“自性”,如是见已,一切“生”相之“见”便顿时“悉”皆寂“灭”。以如是见诸法实无生,故了“知如幻”、如阳焰“等”实为“诸法”之“自性”;如是了知已,即时证“得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已,”即“离”于一切法有“生、住、灭”相之“见;是名”为“菩萨摩诃萨善”观察“分别”而“离”于“生住灭”之虚妄“见。”
第二卷.第10小节.
【楞伽原典】
云何菩萨摩诃萨得自觉圣智善乐?谓得无生法忍,住第八菩萨地,得离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得意生身。
【义贯】
“云何”为“菩萨摩诃萨”证“得自觉圣智”善”之“乐”的行相?“谓”于证“得无生法忍”已,即住”于“第八菩萨”不动“地”,而“得离”于“心、意意识”(八识)、“五法”、三“自性”、及人法“二”种“无我”等幻“相”,而证“得意生身”。
【诠论】
在第八地以前,未离生住灭见,因此尚属生灭之境界;住第八地后,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一切俱离,而得无生法忍,入于不生不灭之境界。因为已离于藏识,意识不生,故能随意现身,所以称为意生身。
您的每次点赞和转发都是
布施善行 功德无量